非人力資源經理的人力資源管理
【課程背景】
一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不僅取決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,同時也取決于廣大的用人部門。每一位用人部門經理都必須成為合格的“人力資源經理”,這是因為人才選、用、育、激、留的主體是用人部門,而并非人力資源管理部門。
【課程收益】
0 改善用人部門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認知度、提升重視度,增強參與度,明確用人部門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組織分工,構筑企業級人力資源管理的大平臺。
0 幫助用人部門經理更好地把握人才選、用、育、激、留的思路、方法與工具,使人力資源管理同業務深度鏈接,實效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產出。
0 針對用人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關鍵點、難點與盲點,講訣竅、化難題、出效果。
☆ 贈送MBTI人才測評工具(單機版)。
【適用學員】
用人部門管理者
【課程形式】
課堂講授、分組研討、案例分析、視頻賞析、分組PK等
【課時設置】
12小時,6小時/日,2日(18小時,6小時/日,3日尤佳)
【課程提綱】
第一部分 認知定位篇
一、構筑企業級人力資源管理的大平臺。
(一)企業經營的是“人”。
(二)每一位用人部門經理都必須成為合格的“人力資源經理”。
(三)用人部門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合作與分工
第二部分 技能方法篇
二、“選得準”人。
方法: “招”和“聘”是兩回事。
(一)“有人可選”是“選準人”的基本前提。
案例&方法:用人部門如何發揮作用,以防范候選人短缺而降低錄用門檻。
(二)人才甄選
方法:育不出人、用不好人、留不住人,往往是因為沒有選準人。
1、把握人才甄選的本質。
方法:事和、人和與神和——從三個層面判斷候選人的“人崗匹配度”。
方法:精準人才需求定義——在甄選前“繪制”候選人的“標準畫像”。
案例&方法:把握住最關鍵但又最常被忽視的要素,識別出志同道合的戰友。
2、面試方法與技巧
案例&方法:面試問題“五維”設計法
——系統化、重點化、針對化、目的化、深度化
案例&方法:運用面試經典“七問”,識別高績效人才。
案例&方法:STAR面試法——行為事件訪談法(BEI)的具體運用
案例&方法:編制并持續完善面試題庫。
案例&方法: 運用“ALL(問 & 聽 & 觀)法則”,綜合審視候選人。
3、人才甄選的其他多種方法與工具
(三)人才錄用決策
案例&方法:提升人才錄用決策質量的四大關鍵操作
三、“育得出”人。
案例&方法:業績不是考核出來的,能力不是激勵出來的。
——華為“六大經營系統”告訴我們做強企業的秘密
(一)強責任。
工具&方法:讓培訓效果落地的“九宮格”
——上級管理者是培育下屬的第一負責人。
方法:管理者在人才培育中對下屬的“五級支持”
方法:管理者在人才培育中需實現的“四個轉變”
(二)當教練。
方法:“學中干、干中學”是最有效、最經濟的培訓形式。
——把握日常輔導下屬的最佳時機。
方法:管理者對下屬實施工作反饋的“三個層級”
方法:基于情境領導(Situational Leadership)理論II,根據員工“成熟度”選用不同的培訓策略。
案例&方法:非成熟員工“TRE”三步輔導法
案例&方法:運用不同的培訓方式方法,持續提升成熟員工,使其勇攀新高、永創佳績。
方法:人才復制路徑
——運用管理者思維模式(時間、空間延展),放大培訓效果,強化組織沉淀。
(三)做教官。
方法:“三化”培訓管理法
——培訓內容體系化、培訓形式豐富化與培訓管理規范化
1、培訓內容體系化。
方法:人才配置“333”模式
案例&工具:某企業《崗位培訓內容列表》
方法:運用“學習地圖法”與“業務推動法”設計培訓內容,使其上接戰略、下接績效。
案例&方法:“華為任職能力體系調整”帶給企業培訓內容的啟發
——基于“目標達成、業務改善與員工發展”的培訓內容設計
案例&方法:某企業人才快速育成系統
2、培訓形式豐富化。
案例&方法:讓團隊成為自成長、自發展的智慧型組織,使員工在我們團隊更容易成功。
——鏈接業務,運用多種形式,構建與完善團隊知識管理體系。
3、培訓管理規范化。
案例&工具:明內容、定日期,將培訓嚴格落實至每一名員工。
——某日資企業運用的《單體員工培育計劃表》&《部門員工培育預定表》
案例&方法:關注培訓效果評估與落地實操。
——柯氏四層培訓效果評估模型
——工具:讓培訓立竿見影出效果的《行動計劃表》
四、“用得好”人。
(一)常見的用人誤區與化解方法
案例&方法:天下無不可用之人。
——職責分工不清、任務目標模糊、鞭打快牛、不會授權、粗暴處理下屬失誤、對員工賞識不足、無意識壓制下屬……
(二)管理是嚴肅的愛。
案例&方法:深度理解“人性化管理”真諦,謹防管理打折扣。
案例&方法:曾國藩帶兵之道——用兵“狠”,愛兵“切”。
——如何帶出一支既有戰斗力,又有凝聚力的員工隊伍。
案例&方法:提升管理力度,下屬可能會有過激行為(甚至離職),怎么辦?
(三)因人而異,異中求同。
案例&方法:透視“新生代員工管理”本質,把握成功用人的普適規律與關鍵方法。
方法:管理人,運用法定權力是基礎,提升對下影響是關鍵,贏得尊重與信任是根本。
(四)筑臺造域,賦能員工。
案例&方法:越有本事的下屬,個性越強,越不好管,怎么辦?
案例&方法:運用一個表單,充分調動團隊活力、凝聚團隊智慧、形成團隊合力。
案例&方法:筑做事平臺、造做事場域,為下屬實施組織賦能。
(五)改善員工績效管理。
方法:員工績效管理“四部曲”
——績效管理不是減分、扣錢、壓擔子,而是幫員工掙錢,并且持續提升員工掙錢的能力與工作的意愿。
方法:業績目標之“九定”
——定業績指標、定目標值、定指標權重、定得分規則、定信息來源、定考核周期、定路徑舉措(計劃)、定考核關系、定獎懲政策
方法:承載企業戰略(年度經營目標)、規范運營管理與改善員工執行的業績指標體系
案例&方法:員工績效管理工作“1+1+N”實效推動模式
——把握績效管理根本目的(發展企業、提升員工),使其收獲上上下下的認同。
五、“激得活”人。
案例&方法:謹防“激勵匱乏癥”。
(一)基于需求做激勵。
方法:經典激勵理論均源自對需求的研究。
——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、期望理論、雙因素理論、公平理論
案例&方法:把握員工工作中的三大根本需求,提升激勵效果。
(二)堅持原則做激勵。
案例&方法:激勵員工的“四大關鍵原則”及其具體應用
(三)多種形式做激勵。
方法:不要把下屬培養得只認錢——“酬”與“薪”是兩回事。
案例&方法:如果錢能搞定一切,管理將會變得異常簡單。但,錢搞不定一切!
——純薪資激勵的弊端
——重視非物質激勵(目標激勵、工作激勵、晉升激勵、支持激勵、贊美激勵、尊重激勵、寬容激勵、情感激勵、溝通激勵、榜樣激勵、競爭激勵……)
六、“留得住”人。
(一)切勿“重招人,輕留人”。
案例&方法:不是人難留,而是未曾留。
工具: 蓋洛普Q12
(二)人才保留模型及實操應用
方法&工具:EPP人才保留模型(人才保留“四維(4D)”模型)
——何時開始留人?留住什么樣的人?如何留人?確實留不住了,該怎么辦?
方法:留人,到底要留住的是什么?
——做企業,贏在組織;做人力,勝在體系。
——把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“真諦”之所在。